欢迎访问大城县人民政府     |    关注我们:
解放思想    务实笃行    勇于担当    奋发崛起    为建设经济强县  大美大城不懈奋斗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将爱的舞台搭进百姓心中

来源:新大城报 发布时间:2016/12/01 字号:

  在大城县留各庄镇,人们对今年45岁的肖书英有很多称呼。有人叫她“肖老板”,有人叫她“肖导”,还有人叫她“肖队长”。几年来,肖书英不断在这些身份中转换。

  肖书英经营着一个婚庆公司,在生意之外,她经常组织演职人员,载着自家的演出设备,将一个个舞台搭进百姓心中。举办民间春晚、成立爱心团队、组织慰问演出……乡亲们一提起这些事,总会对她赞不绝口。近日,记者采访了肖书英和她的爱心故事。

  为了回报那次“雪中送炭” 她心中埋下了爱心种子

  采访当天已过中午,记者推开婚庆公司的大门,看到一个身影正在鲜花和设备中忙碌,她就是肖书英。目前正是婚庆高峰,她已经忙了好几天了,这会子,还没来得及吃午饭。“我胃口不好,早就习惯了,饿过了劲就吃不下了。”肖书英笑着招呼记者坐下来聊天。

  肖书英是广安镇西马村人,1993年,她嫁到了留各庄镇崔张吉村。肖书英的婆家是个大家庭。平时,她的丈夫在外工作,肖书英除了照顾老人、儿女,也在镇上打零工贴补家用。随着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她打起了做生意的念头,但因为没有资金,只好作罢。

  “小女儿5岁时,我在镇上一个药房上班。丈夫有个远房亲戚经常来店里买药,他70多岁,按照辈分,我叫他大伯。接触几回,他对我说:‘你这点工资能养的了家吗?赶紧做买卖去吧,不能把你的大好年纪耽误了。’大伯的话触动了我,但我手头没有积蓄。没想到,过了几天,他把本钱送到了我家。我不想要,他放下钱就走了。”肖书英一边回忆一边说。

  那是2003年,大伯送来了5000元钱,这对于肖书英来说就像雪中送炭一样。有了本钱后,她拉着姐姐一起筹划生意。不久,8月1日,她在镇上开了一家婚庆公司。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肖书英凭着一股热情和坚韧劲,打开了当地的婚庆市场,还清了大伯借给她的钱。

  和大部分精明的商人不同,肖书英做生意总有些“亏本”。为保证整场婚礼的完美,她常常自己动手布置场区。不仅如此,她还负责录像、后期制作等工作,比普通员工都忙。

  结婚典礼开始前,难免会有突发情况,热心的肖书英就成了新人们的“救场员”,即使有些是工作之外的事情,她也不拒绝。有的新娘在仪式前忘了买重要的头饰或者内衣,甭管半夜几点,肖书英都主动帮忙,多次拨打电话联系商家,或者自己开车去镇上、县城里,挨家挨户地敲门找。有人说她傻,她却这么认为:“婚礼对新人很重要,如果有遗憾就不完美了。我做的这些事,是在向曾经帮助我的大伯看齐。人在别人困难时,要及时伸援手,这不关金钱,只关爱心。从创业初期到现在,我心里一直坚持这个朴实的观点。”

  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她办起了镇上首届民间春晚

  在婚庆圈,人们都知道老板肖书英。但在留各庄镇,令乡亲们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另一个身份:首届民间春晚总导演。这个称呼来的有些简单,源于肖书英一个大胆的想法。

  2015年10月,肖书英在浏览新闻时看到某地举办农村春晚,她心中起了一丝波澜:“现在农村的文化生活那么活跃,我有设备和演员,为什么不给乡亲们办一场属于留各庄镇的春晚呢?”肖书英的想法得到了身边人的肯定。经过详细策划,她开始面向全镇征集节目。

  令肖书英没想到的是,正式报名第一天,报名者就涌上了她的婚庆店,其中不仅有镇上的,还有来自县城、市区乃至沧州等地的。仅第一期,就有30个节目参加海选。到了第二期、三期,报名人数越来越多,有的人被淘汰后,又准备了新的节目报名。第三期结束时,仍有不少人报名。从10月中旬到12月中旬,三期海选结束,正式演出前两天,彩排结束。最终,肖书英敲定了首届民间春晚的34个节目,演职人员共计200余人。

  2016年2月3日下午,农历腊月二十五,天气寒冷,留各庄镇世博园酒店的大厅内热闹非凡。现场容纳了800名观众,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200多名演职人员登台亮相,歌曲、戏剧、舞蹈、小品等节目精彩纷呈。演出历时4个半小时,在节目质量、舞台布置上大大超越了普通晚会的规格,既高大上又接地气。这一晚,给留各庄人留下了新的春节记忆。

  当大幕落下的那一刻,坐在台下一个小角落里的肖书英忍不住哭了。为了当初的一个想法,作为总导演,她忙了整整几个月。她说:“第一次组织这么大的演出,我没有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中间的困难太多了。我每天都是凌晨2点半之后才休息,彩排到正式演出前的那几天,我几夜没睡。演职人员们不拿一分钱报酬,除了排练,还干着策划、搭建舞台、调试设备、开车载货、清理现场等工作,他们主动承担,毫无怨言……”

  首届民间春晚是肖书英送给家乡人的新年礼物。但她家的这个年,却过得有些困窘。因为每年10月份至春节前是婚庆高峰期,为了办春晚,肖书英把所有订单拱手送给了同行。从报名到演出结束,租车、租场地,演员化妆、造型、吃喝等方面,她一共花了七八万元。除了一部分钱由赞助商赞助,剩下的大部分钱由肖书英的婚庆公司承担。“正月初一那天,我买了2斤猪肉,一家人吃了顿饺子,算是过年了。除此之外,我家就没有多余的钱了,还背着一身办春晚时欠的债,直到过了‘五一’,我才把钱挣出来还了债。”她无奈地说。

  为了一句话,忙了一个冬天,欠了一身债,赢得了一片掌声。晚会背后的心酸,肖书英常常不与外人道。她讲的最多的是演员的热情和观众的称赞。她总说,这晚会办得值。

  为了更多人的精神食粮 她带领团队进行公益演出

  春晚结束后,肖书英没有停下来,她想到了更多人:“有的老人因为身体原因很少出门,没有娱乐活动,日子过得很枯燥,我们不如把舞台摆在他们眼前,活跃一下生活!”

  其实,早在2015年初,肖书英就成立了花嫁喜郎婚庆团队,组织了不少活动。而举办春晚,让团队力量更加凝聚了。听了肖书英的计划,所有演职人员当场举双手赞同。

  此后,肖书英利用节假日时间,带领团队进行公益演出。1所养老院、2所学校、3个村街、4所幼儿园……演出车每到一处,都会引来一片掌声。有的地方,她去了还不止一次。每次演出,肖书英都担任统筹、策划等工作,甚至连拆装舞台这样的力气活都抢着干。

  一路欢歌一路情,一路感动一路行。每到一处,人们都说,是肖书英的爱心感动了乡亲们,但肖书英认为,是村民和更多爱心人士的热情感染了她。“6月19日,我们去大城县帮德美老年护理中心演出。当时,初定演职人员70余人,有歌舞、戏曲、武术、评书等15个节目。随着现场气氛越来越高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直到中午演出才结束。最后,参与演出的演职人员多达160余人,演出节目30余个。我们在广安镇东马村演出时,现场秩序很好,观众非常捧场。结束后,有20名村民自发留下来帮我们清理舞台。我们还带动了一些社会团体、幼儿园、企业为困难的老人献爱心……”肖书英对记者介绍说。

  目前,肖书英的爱心团队里有百余名队员,有的人虽然不是专业演员,但很愿意展示自己的才艺,有的人住在外地,每次演出都自费坐车赶到现场,有的人工作忙碌,但一听说有演出,必定随叫随到。今年53岁的刘重哲老人是留各庄镇人,现居住在北京,他爱好文艺,擅长书法,喜欢唱地方戏。他在春晚时认识了肖书英,后加入到了她的团队里。每次演出,刘重哲都从北京赶回来帮忙。“这个团队没有政治目的、经济目的,只为一个目的:爱心。通过演出,我希望能在乡亲们心中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在采访中,老人感慨地说。

  随着团队越来越大,活动越来越多,肖书英渐渐发现,一些队员面临着和她办春晚时相同的境遇。有时,她叫队员去演出,个别人表示不想参加了。“搞公益演出不仅没收入,往往还要搭钱。队员们都要养家糊口,耽误半天时间,就耽误半天的钱。”对此,肖书英十分理解,她表示不会强制要求所有人,只要对方有时间、有能力,可以随时加入进来。

  在店里的墙上,记者还看到了两面锦旗。这是在今年夏天,权村镇筱庄村和帮德美老年护理中心送给团队的。它们承载了乡亲们心中最朴实的称赞。这对肖书英来说,是荣誉更是动力:“我有过压力也有过疲惫,但一想到观众的笑声、掌声和欢呼声,就又有了力量。”

  为了共同的心愿 她期待更多爱心人士加入

  进入10月份,婚庆行业迎来了最忙碌的时期,肖书英的婚庆店也是如此。一边是生意一边是公益,她又面临选择。前段时间,给肖书英打电话的人很多,有排练了新节目的演员,有联系演出的村民,有生意伙伴,也有订婚庆的顾客,她却悄悄地做了另外一件事。

  今年8月,全国中老年春节联欢晚会启动报名,肖书英通过积极运作,把其中的一个赛区争取了过来,在9月底举办了启动仪式,在10月下旬进行选拔。按照方案,河北赛区设在涿州,肖书英为什么在廊坊单独设一个赛区呢?她有自己的考虑:“对于爱好文艺的中老年人来说,如果去别的赛区参赛,一路上车马劳累,费钱、费时、费力。有的人承担不起,就白白流失了好节目。如果在廊坊比赛,即使被淘汰了,也花不了多少钱、多少时间。”

  “现在,一直有人问我要不要办第二届春晚。”采访最后,肖书英笑着说,有了首届,按理说,就要有第二届、第三届……但办有压力,不办也有压力。老百姓热情高,推着她一直往上走,可这其中的苦和累谁来承受呢?如果不办,她觉得过意不去,仿佛欠着大家一个心愿似的。虽然很多人劝她,这不是她的义务,但她还是希望能给乡亲们打造一台热闹的晚会。“我并没有放弃镇上的春晚,如果有精力、有人手,等廊坊赛区比赛结束后,我就再办一次。如果没有,我年前还会以团队的名义做节目。我希望有更多人加入我的爱心团队,和我一起,用文艺节目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