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大城县人民政府     |    关注我们:
解放思想    务实笃行    勇于担当    奋发崛起    为建设经济强县  大美大城不懈奋斗
当前位置:首页 > 乡土民情

美丽传说

来源:大城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3/09/19 字号:

  传说,是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它是以一定的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通过幻想和艺术加工,流传在人民群众中的口头文学。她是美丽的,这是因为她出自人们的真实美好的感情和真诚善良的愿望;她是动人的,因为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风貌,褒扬了光明、正义,鞭笞了黑暗、丑恶。她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民族文化的百花园里绽放出一朵朵闪烁着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鲜花,点缀着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也点缀着美好的生活!还是请读者读读大城县区域内这些美好动人的民间传说吧!

  第一节“好儿庄”的传说

  大城县平舒镇郝庄村,原名叫“好儿应”,后来改称郝庄,这里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郝庄村有一位青年,名子叫马怀德。他身材魁梧高大,性格沉稳而有胆略。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他随父从原籍山东迁居于此。当时,县城东部地处九河下稍,蔓草荒烟,渺无人迹。这里有一条巨蟒经常出没伤人,已有数百人为它所伤害。

  大城知县曾张贴布告,重金悬赏令捕杀巨蟒,因其凶猛,终不为当地猎户所获。为此,受害人家哭声不绝,官府对此无能为力。

  马怀德看到此情此景,决心杀掉这条巨蟒为民除害。于是他昼夜操练武艺、演练骑射。一日,他在地里劳动时,挖出一柄古铖斧,斧刃锋利耀眼。他回家高兴地对妻子说:“这条巨蟒祸害百姓很长时间了,一日不除,百姓一天也不得安宁。天赐我利斧,我准备除掉这条巨蟒为民除害厂他不顾妻子的劝阻,立刻跨马提斧向巨蟒出没之处驰去。此时,巨蟒正身盘古树,头部伸人井中饮水。当它听到骏马奔驰的声音从井下惊起,看到马怀德迎面而来,它张开血盆大口吐着红舌向马怀德吸来。马怀德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不顾一切高举利斧向巨蟒猛砍,巨蟒立即身首异处,污血四溅,蟒尾拼命抽打,将马怀德打于马下,巨蟒因掉了脑袋当场毙命,马怀德也受重伤被村民们抬回家中。

  第二天,马怀德感到背部疼痛,原来中毒生疮。时任大城县县令的金铸听说后,亲自到马怀德家中探望,并对其父说:“你给乡民生了一个好儿子,他不顾个人安危,为民除害,报达国恩,大义大勇,实属可钦可敬!”并为其家挂“忠义”牌匾,还把马怀德居住的村庄定名为“好儿庄”。同时,县令还写奏章向朝廷申报表彰。可惜,表彰还没有下来,马怀德便与世长辞了。后来,朝廷授予马怀德为“斩蟒将军”封号予以表彰。后人觉的“好儿庄”不雅,才改称“郝庄”。但马怀德为民除害、舍身斩蟒的故事在大城世世代代广为流传。其英勇事迹在明、清《大城县志》及《顺天府志》中有录,清代刘炯并写有《马怀德斩蟒歌》一首:

  六州割后地维克,章式明初羊水乡。

  人迹稀疏草木畅,纯阴磅礴虺踢藏

  妖蟒何来横古珞,吞噬人民不知数。

  虐焰凶威孰敢当,永州绝技安能捕?

  天生俊杰马怀德,龙马精神有神力。

  誓凭壮志靖妖氛,恨无长剑提三尺。

  偶掘庭前种铖现,寒光直射英雄面。

  入手欣增百战威,藏锋坐待元凶现。

  一朝侦骑走如风,蟒在村东古井中。

  探身蜿蜒挂高树,势如饮涧垂长虹。

  马君仗铖催骅骝,气奋风云神鬼愁。

  胜负何须先预定,以拼生死命相酬。

  一声叱咤山河震,飙轮回转挥霸刃。

  划然中断麟甲崩,回身急策浮云骏。

  首尾翻腾血雨注,人马中毒俱颠仆。

  十丈妖蛇一洗室,杀身成仁复何惧。

  荒原乱羊惨横尸,正是英雄授命时。

  乡人恸哭修高冢,行客权呼过水湄。

  孙叔埋蛇终相廷,斩蟒开基汉高祖。

  鼎足为三日月光,救民除害昭行古。

  赫赫莫名贯耳雷,独怜义士不复回。

  日暮荒村祠下过,拜观神铖几徘徊。

  《马怀德斩蟒歌》为清代刘炯所作,刘炯,字敬熙,大城人。

  第二节留邻居的故事

  明朝初年,有一户主人叫薛明的人,携妻带子,从山西省洪洞县来到大城县西南的黄家铺村安家落户。当时,衬里还有一家曹姓住户,见薛家千里迢迢来到此地,便以礼相待,帮着薛家建造房屋,百般照应。由此,薛、曹两家成了很要好的邻居。

  薛明德有四个儿子,大的不过十六七,小的只有八九岁,都非常淘气,整天东搬西捣,没个安闲的时候。曹家房前有棵枣树,枣儿还没有红,薛家四个儿子便爬上树搞起枣子来,这事被薛明德知道后,把四个孩子狠狠训斥了一顿,还带孩子到曹家道歉。曹家说:“明德兄弟,你我情同手足,这样吧,枣儿还不熟,咱们先把树用篱笆围起来,孩子们进不去就行了”。过了一段日子,枣子熟了一半儿,薛家四子又忍不住了,便偷偷地把篱笆扒开一个洞,钻了进去,不管枣子是红的、青的,一阵猛打,把枣打掉了多半。明德回家知道了这件事,把孩子们大骂一顿,感到实在对不住曹家,于是跟妻子商量说:“曹大哥夫妇对咱们厚待如家人,可咱这几个孩子不争气,长此下去哪行,咱还是早些搬到别处去住,以免伤了曹大哥一家的好心”。于是,薛明德一家人悄悄打点行李,准备搬到别的地方去住,这件事被曹家知道了,曹大哥找到薛家,进门就说“孩子们年幼淘气,怎能因此小事伤了你我兄弟的感情呢?”这时,曹家儿子送来满满一簸箕红枣儿。曹兄指着枣说:“这回你们用不着走了,我已经把枣树锯掉了”。薛明德一家对曹家的行为十分感动,激动地说:“曹兄宽厚大义,我薛家世世代代不忘”。从此,两家更是和睦相处如同一家人。薛家后人为了纪念曹家的情义,就把村名改为留邻居”。

  第三节大保村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位于大城县城西部大尚屯镇的大(读肮)保村,开始不叫“大保”,原名叫什么村名史传无考。据民间传说,“大保”村的来历有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

  明朝初年,居住在这个村里的一对年轻夫妇得了一个儿子。小男孩从生下来,三天就会说话,两岁就会背诵唐诗宋词,三岁就会写字赋诗,人们称之为“天才”而远近闻名,深得全村人的喜爱,都说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父母也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由此,给孩子起名叫“大宝”。意为“宝贝”之意。

  大宝在五岁的时候,就非常懂事儿了。一天,他与邻居的孩子正在街头玩耍。突然,一匹惊马冲着孩子们奔驰而来。正在玩耍的孩子们被这一突发事件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在惊马离孩子们还有几米远的一霎那,大宝急中生智,立即出手把身边的孩子推到一边,可自己再躲闪惊马已经来不及了,被惊马从身上踩过,大宝当场命丧黄泉,噩耗传来,他的父母当即昏到在地,全村村民也元不为之震惊、悲痛和惋惜。后来,为了纪念大宝“舍已为人”、“见义勇为”的高尚品德和自我牺牲的精神,经全村人讨论,决定把这座村庄叫“大宝”。

  明万历年间(公元1518年)《任邱县志》记载:该村村名将原来“大宝”的“宝”字改成同音字“保”字,故名“大保”。

  第四节八方村出皇上的传说

  刘汝全口述

  自古以来,大城县一带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波涛荡漾的子牙河自大城县西南董房子处人境,弯弯的河水,从八方村南向东北方向逶迤流去。风景秀丽的八方村紧紧依偎着子牙河的北大堤。当时,村中居住着黄、金、芦三姓人家。

  不知是哪年哪月哪个朝代。芦姓中有户人家,上对夫妻生下一个儿子,一家三口艰苦度日。男人满腹经伧,懂阴阳八卦,自称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人们称他艿“风水先生”。他也往往走街串巷给人们看风水,挣个仨瓜俩枣,免强维持贫困的生活。

  一天,他媳妇对他说:“你今个给这家看风水,明儿个给那家看风水,怎么也不给自己看看,看看咱多会儿能发财?”风水先生眯合着双眼对妻子说:“想发财好办,你得依我两件事儿,我再告诉你”。妻子说:“好,我依你,说吧”。风水先生说:“头一件,我死后在掩埋我的尸体的时候,你千万别给我穿衣裳;第二件,我死后,咱家多穷、日子多不好过,你千万别扒咱家的大门楼和影壁,如果依我的话做了,咱家很快就发财致富,你和儿子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妻子以为自己丈夫跟自己说着玩,拿着他的话全当了耳旁风。

  这一年,在他儿子刚刚三岁的时候风水先生病入膏肓,因为家穷得看不起病,不久两腿一蹬咽了气。

  风水先生死了,妻子非常悲痛。在掩埋他尸体时,想起了男人的话:“千万别给我穿衣裳”,她想:“老大一个男人,光着腚多不雅观,于是只依了风水先生的半句话,上身光着膀子,下身给他穿了一条裤子,就草草掩埋了尸体。

  风水先生一死,家里的日子更不好过了。一天,她媳妇做饭的时候,三岁的儿子拿着一根桔秆在灶前当马骑,并跟他母亲说:“妈,我骑马”。母亲为家里的日子正在烦恼,呵斥儿子说:“口自家穷得连根驴毛都没有,你还想骑马?”说着,就给了孩子一巴掌说∵你给我滚的一边去!”孩子倒在地上哭了起来。为了抚养孩子,媳妇把家里能换钱的东西全卖了。最后,实在没有值钱的东西可卖了,她看见长满蒿革的大门楼子和影壁上有几块青砖还可以卖俩钱,就动手扒掉了大门楼和影壁。哪知道她这一扒门楼和影壁不要紧,惊动了朝廷观星像的官员,观星像的官员见大城一带红光冲天,紫气环绕,气势非凡,断定大城一带将有高人出世,与当今圣上争夺皇位,当即禀明皇上。皇上听后大吃一惊,马上派出京城的几万御林军到大城,围剿那位高人。原来,风水先生家大门楼和影壁一扒,上面的隐身革被海掉了,新龙出世的瑞气完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这一暴露非同小可。国家律法规定:凡造反与当今皇上争夺皇位之人要满门抄斩、祸灭九族。京城的御林军将八方村围了个风雨不透,全村除一家姓芦的外出走亲不在家,其他芦姓之人全被抓被杀。甚至连芦家的坟墓也不放过。当即掘墓扬尸,当扒开风水先生的坟墓一看,人们大吃一惊,原来风水先生的头已经变成了龙头,上半身也变成了龙身,龙鳞闪闪发光,只是下半身子因为套着裤子还没有变成龙尾,龙头正向着子牙河蠕动呢。据说,如果完全按照风水先生的话去做,就不会被朝廷察觉,新龙一旦变成,风水先生的儿子就可以做新皇上了。这下可好,皇上没做成,闹了个满门抄斩,媳妇和儿子被杀,而且祸灭九族,掘坟扒墓,尸骨被扬。

  与此同时,在八方村正西不远处,县城西南半里许有一个小村庄发生了一件稀奇的事儿,正在皇家军队围剿八方村的时候,有一只从南方飞来的金凤凰围着大城上空飞了一圈,在县城南边一个小村刚刚落下一只脚时,就发现八方一带火光冲天,杀声阵阵,惊动了将要落地的凤凰,只见它又展开双翅,抬起将要落地另一只脚立即飞走了。据说,如果金凤凰双脚落地,大城一带就变成了中国的都城。由于八方村未出世的“皇上”被围剿,大城县的风水宝地被破坏了,金凤凰也就飞走了。

  事后,八方村子西头又多了一座“肉丘坟”,里边埋藏着几十具被朝廷杀害的声姓人的尸体。县城南边那个小村取名叫“凤凰庄”,取金凤凰的一只腿在此落过脚之意。

  第五节“龙冢疙瘩”的传说

  位于子牙河畔的大城县龙冢村,村东有个高出地面的土疙瘩,又叫“龙冢疙瘩”。据说秦始皇的一位太子就安葬在这里,你别看这不起眼的土疙瘩,却有着∵段动人的传说。

  早先,这个土疙瘩比现在的还要高还要大,上面长满了许许多多的花草树木,时常有一些飞禽走兽出没。就在疙瘩西面不远的村子里,住着个姓李的后生,他经常到这里来打猎。这一日,天刚蒙蒙亮,他便背着弓箭,悄悄钻进了密密的树木中。突然,他发现在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只漂亮的火狐狸,正在那那里闭目养神。他心想,这可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看你往哪里跑。他一手摘弓,一手搭箭,对准那只火狐狸刚要射,就觉得有人重重拍了他肩膀一下,他不由自主的回转过身,猛然发现身后站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只见此人手里拄着∵根龙头拐杖。“怎么回事?狐狸让你惊跑了”。姓李的后生气冲冲地质问道。老者听罢哈哈大笑:“小伙子,我是这儿的土地,这块地方由我管辖,不允许任何人到这里乱杀生灵。前几次看你猎走几只野鸡我没制止,你这次又来猎取林中之宝火狐狸,裁哪能再看着不管呢?”姓李的后生一听忙躬身施礼:“实在对不起,我不知这儿的规矩,还望老人家多多谅解”。“不知者不怪罪嘛!只要你从此不在来这里乱杀生灵,我还得感谢你呢”。说着土地老头从怀里掏出一把酒壶递给后生:“我这儿也没有什么东西,把它送给你,装上酒,夏天是凉的,冬天是热的,拜托你回村后,告诉人们不要到这里来打猎了”。姓李的后生接过酒壶,谢过土地,便回村去了。

  姓李的后生回到家后坐卧不安。心想,既然这火狐狸是林中之宝,那一定能卖不少钱,这么好的事,我岂能就此罢手?可又一想,土地老头送我一把酒壶已经暗示我不要去了。我若再回去万一被他发现,那可就……,他直愁得在屋里来回走动。可走着,走着,他觉得眼前一亮,心里有了主意。“对,白天不成,我晚上去”。拿定主意后,他高高兴兴在街上打回二两酒,让媳妇炒了一盘菜,便自斟自饮起来。

  眨眼功夫,天就黑了。姓李的后生全副武装,把土地老头送的酒壶揣在怀中边走喝,借着酒劲急步来到疙瘩上,见四下无人,便偷偷钻进了树林里。他一步步朝前摸索着,走着走着便发现前面有个大火球,仔细一看,不由得喜形于色,那不正是白天见到的那只火狐狸吗?李后生看准亮点,拉满弓箭,“嗖”的一声射了出去。可是,不知为什么箭头射出后转了个圈钉在了旁边的树上,这下可把后生吓坏了,他转身便跑,却不知被什么拌了一脚,扑通一声摔了一丈多远,他挣扎着刚要爬起来,又不知被什么死死缠住,他拼命往外挣,但越挣缠得越紧,直累得他动弹不得。就在这时,那个土地老头又出现在眼前,他拾到刚才落在地上的酒壶,说道:“还是物归原主吧,你这不听话的后生,就在这睡上一夜吧”。姓李的后生闻听便苦苦哀求:“老人家把我放了吧,以后再也不敢了”。土地摇摇头转身就走。这下姓李的后生可急了,哭着喊道:“你别走,你走后狐狸会吃了我的”。土地老头微微一笑,”不会的,你放心,它不会伤害你的”。说完一转身消失在树林中。姓李的后生在地上躺了整整一夜,眼都没敢眨一下,生怕被野兽吃了。直到天光大亮他才放了心。这时,从村里走下来十几个人。原来,姓李的后生一夜未归,家里的人发现后忙召集左邻右舍的乡亲们帮助四处寻找,等他们来到土疙瘩前才发现姓李的后生在树林中被什么东西缠着,躺在地上一动也不能动。走近一看,被一些根根树藤捆绑着,人们赶忙帮他解开,问清了事情原委。从此以后,村里再也没有人敢到这个土疙瘩上打猎了,树林中的各种动物重新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第六节秦始皇为幼子选墓

  据说,蓁始皇经常出巡,这一年他出巡秦皇岛返回途中,他的一幼子因身染瘟疫而亡。秦始皇为给幼子选一块合适的墓地,当下便召集随行的文武大臣商议。有的提出将尸体带回后找合适的地方,有的主张就地选择墓地。其中有一位大臣却认为,墓地落在何处适宜应该由天意决定,秦始皇点头称是。

  就这样,这位皇太子的尸体每天由士兵们轮流抬着往回走。走来走去,这天走到今大城县城西北十里处一个小村的村东,突然,四个士兵抬着尸体的前后两根杠绳同时断落,秦始皇见状不由一阵欣喜,看来此地正是安葬皇儿的风水宝地。想到此,他立即下令:“就地掩埋皇儿尸体”,于是,从文武大臣到士兵每人捧一把黄土,便堆成一座高出地面的5米多高、面积约2000平方米大的坟墓。从此,这个临近的小村叫“龙冢”,村东这座土疙瘩就是秦始皇为死亡的皇儿选择的墓地,俗称:“龙冢疙瘩”,如今被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节“土井”的故事

  大城县县城北面有个前孝彩村,村南有一眼土井。传说这眼井是秦始皇灭六国时修的,井口大,水层深,又坚固又耐用。可是,自从秦始皇灭了六国以后,不知为什么这眼井就再也没有人使用过。

  有一年,不知从哪爬来一条蛇,不小心掉进了井里。掉下后,它东窜西窜,在井底乱钻,想爬出去,可始终没能如愿。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也不知过了多少年,这条蛇还在顽强的钻着。这一天钻着钻着,顿觉眼前一亮,啊!钻通了!这眼井和浩瀚的东海相连了。它看到了东海的巨浪,凶猛的海风,这与平静的井水来比真是两个世界。从此,这条蛇每逢在井里感到憋闷了就到东海玩上几日。也不知又过了多少年,这年赶上大旱,村里的井水都干了,只有这眼井还没有干。可是,时间一长这眼井里的水也没有多少了。这天早起,村里有个老头到这里挑水,看到井里的水不由自主的叹了口气:“唉,想不到这么大的井也要干了”。说到这儿老头弯腰去摆水,无奈筲里的水怎么也摆不满,老头只好将半筲水提上来。再看看井里一点水都没有了。老头很是奇怪,就在这时,从井壁里爬出一条蛇来,老头一见吓坏了,转身就跑。突然,他觉得身后有声音在喊他,便忙又回过身往井里一看,老头高兴的差点跳起来。原来,在蛇爬出的地方,冒出一股泉水眨眼功夫就满了。只见那条蛇浮在水面上一个劲的叫着:“把我救上去吧,求求你了”。老头不由得一愣,心想蛇怎么会说话呢?那蛇看出了老头的心思,便把自己的经历前前后后,一五一十向老头述说了下遍,老头听后扑通一声跪在井台上,用筲把小蛇摆了上来,嘴里还一个劲的叨念:“您做了一件大好事儿,救了我们全村人的命,小老儿我要告诉大家永远记住您”。蛇爬出水筲,冲老头'点了点头,便消失了。村里人们知道这件事后,纷纷跑来看个究竟,可那条蛇的身影再也看不到了。人们只好朝着蛇消失的方向跪拜,默默地感激着蛇的救命之恩。

  从此,不管天多么旱,这眼井的水总是那么满,总是那么清,总是那么甜,人们再也不用为旱时吃水犯愁了。后来,这条蛇将小井和东海钻通的事被玉皇太帝知道了,玉皇很受感动,就嘉封这条蛇为东海小龙王。小蛇被封为东海小龙王后,念念不忘乡亲们的情义,每逢大旱年月,村里人只要淘一淘那眼井,天上马上乌云滚滚,电闪雷鸣,降下滂沱大雨,拯救这一方的生灵。

  第八节督堂与小鬼

  传说,早先大城子牙河北这个地方时常有鬼魂出没,而且还接二连三的死了好几个人。

  皇上知道这件事后,便传下旨意让李督堂④去了解、治理。李大人来到出事地点后,便派手下兵将白天站岗,夜间巡逻。可一连多少天既没有结果,又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

  一天深夜,李督堂叫来几个当地的老百姓,详细询问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原来死去的几个人都是富家子弟,平日里他们抢男霸女,无恶不作。一提起他们,老百姓个个恨的牙根痛。

  原来是这样古李督堂将几个人打发走后,不住的在屋子里踱着步,反复琢磨这件事,不知不觉来到院子里,天黑的不见五指,李督堂朝院子的一个角落走去,那里是厕所,他刚要进去,忽然一个大火球朝自己滚来,到了近处,仔细一瞧是个怪模怪样的家伙,只见他脑袋大的象皮球,身子却小的可怜,两只脚隐约可见。李督堂暗想:莫非他就是我要找的鬼魂?想到此,他蹲下身摸了摸怪物的脑袋,这时只听怪物说:“督堂督堂你好大的胆!”李督堂看了看说:“小鬼小鬼你好大的头!”说完拉起这怪物的手说:“走,咱俩到屋里叙谈”。怪物说:“不用了,就在这儿说吧,说完我就走,我早有耳闻你李督堂的大名,为官清廉,惩恶除好。实不相瞒,这里死的几个人都是我杀的,我就是你要找的小鬼”。李督堂说:“那我谢谢你为民除了害,这里我有礼了!”说着李督堂给怪物深鞠了一躬。那怪物说:“你知道就好,可我还是不放心,黑夜有做坏事的我可以惩治他们,可白天……”李督堂说:“白天有我李督堂嘛!”“如此说来,白天的事就拜托你了”。说完小鬼一转身消失了。

  第二天,李督堂把晚上发生的事原原本本告诉了当地的老百姓,人们无不感谢小鬼为民除了害。

  从此以后,李督堂管白天,小鬼管黑夜,这里再没有恶人恶事发生了,老百姓们安安稳稳的过上了太平日子。

  第九节老包与完城的传说

  在距大城县县城约20余公里的西南方向,大城与河间毗邻处,坐落着一个500余户的大村,这就是完(方:读团)城村,在这个村及附近村的人们中间,世代流传着老包与完城的传说。

  相传北宋年间,包拯奉旨督筑二城,并有言在先:先完工者为赢,取名完城,后完成者为输,取名输城,完城由此而得名(据传输城改名束城,距完城9公里,今属河间市管辖),筑城后包公在此供职,心爱至宝照妖镜遗失于完城南洼水淀中,因此上才有“老包坐完城”之说。更有甚者云:在完城商洼,逢天气晴朗,晨曦微明,薄雾如纱,便有一座城池再现,城楼巍峨壮观,城门大开,百姓、军士进进出出,熙熙攘攘,呈现出歌舞升平、太平盛世的景象。人们称之为“显城”,现在村人中还流传着“咕咕哏儿(公鸡啼声)——天明咧,快看老包显城咧”的儿歌。

  还有人说,城内有金碾子、金磨、金马驹,每逢早晨显城时,金光灿烂的金马驹便驰出城外到村子池塘边饮水世世代代,这些美丽的传说给完城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近几年来,笔者曾几次到完城采访,目睹了被传为经常显城的城址,这是方圆一华里的高岗地,位于今完城村南约400米洼淀中,村民叫“南台”,台上瓦砾成堆,陶器碎片俯拾即是。50年代末这里还常有三棱形铜箭簇和古币散于地面和土中。有人在此拣到一枚铜制方寸大小的官印,现在保存在县文化馆,印上铸有篆字“别部司马”字样,查《后汉书·百官志》载。“......其不置校尉部,但军司马一人,又有‘军假司长、假侯’皆为副贰。其别营领属为‘别部司马’。其兵多少各随时宜”。文化部门也曾多次到此考查,确认这里为战国至秦汉时代的古兵营遗址。1983年大城县地名资料汇编中载:“战国时期,此地与束城,陵城一同建城,除此城建成外,其他二城未建成,故此得名完城”。并确定此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完城古城究竟建于何年代,毁于何因,在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和更有力的出土文物佐证而无法进一步探索,村人把古城与历史上的包公联系起来,并以口头文字形式世代传诵而感到自豪,这只能认为是一种崇尚清官的良好愿望。至于“显城〃用现代科学观点来解释,那很可能是海市蜃楼”现象了,使人们费解的是完城的“完”字在此历代人们都读做“团”,而不读“完”,这可能是对古城毁灾的一种回避忌讳吧。

  为安学锋所提供。安学锋,笔名梁酽,大城县西位敢人。第十节也为安学峰提供。

  第十节刘村的蛤蟆——不会叫

  在河北省大城县郑家村乡流传着这么一句古老的歇后语:“刘村的蛤蟆——不会叫”。提起这句歇后语的来历,要先从刘家村说起。

  位于郑家村乡政府驻地0.25公里处,有一个50多户的小村——刘家村,据1983年大城县地名普查资料载:“唐朝末年(公元906年)有刘姓迁居于此立村,依姓取名刘家村”。因此,附近人们常说这一带只有刘家村人是土著居民,其他村的人大都是明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客户。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燕王宋棣发动了夺取皇位的“靖难之战,”在华北平原和继承皇位的朱允瘐建文帝(朱元璋长子未标之子)派驻的军队展开了拉锯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燕王扫北”。经过长达4年之久的争战,燕王宋棣夺得了皇位,称明成祖,但人们仍称他为燕王。相传燕王取胜后迁都北京,带领大队人马凯旋而归,时值盛夏,暑热难熬,坑塘中蛙鼓阵阵,此起彼伏声声入耳,直搅得燕王午不能成眠,夜不能人寝。这时燕王一时怒从心头起,翻身起床,坐于宝帐龙案前,取过御笔书敕命道:“不准刘家村的蛤蟆再鸣叫!”写毕命侍卫抛人坑塘中,群蛙便只好俯首听命,不敢再叫。燕王休'拿几日后,带军马开拔,却忘了撤回敕命,坑塘中的群蛙便始终不敢叫,从此便流传来“刘村的蛤蟆——不会叫”的歇后语,一直至今,说来也怪,现在刘家村西北面,占地4亩有余,深5米的坑塘内,榆柳环抱,长年蓄水。盛夏雨季更是水波荡漾,却很少闻蛙声,相反村东的那个坑塘内却蛙声鼓躁,不绝于耳,这种奇怪的现象当然不是“燕王敕命”所致,但在村西的这个坑塘内,“刘家村的蛤蟆——不会叫”却是一个尚未解开的自然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