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大城县人民政府     |    关注我们:
解放思想    务实笃行    勇于担当    奋发崛起    为建设经济强县  大美大城不懈奋斗
当前位置:首页 > 平舒人物

历史人物

来源:大城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3/09/19 字号:

  张 晖

  张晖(914-964),大城县南赵扶人。五代时期由普通士卒升任为怀州、郢州、耀州、沂州刺史。沂州任期满后由于政绩突出,当地官吏百姓上书保举留任。不久改任冀州刺史。

  宋朝初年,张晖随宋太祖亲征泽州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他率兵捷足先登,冲锋陷阵,叛乱平息后,升为华州团练使。建隆二年,宋太祖召张晖询问有何计策平太原,因回答中肯,赐给袭衣金带鞍勒马匹等物。朝廷伐蜀前,任命他为凤州团练使兼缘边巡检壕寨桥道使。他把进军路线的地形、道路、险关、易径都搞清楚后密报朝廷,宋太祖看了非常高兴。乾德二年宋军征蜀,张晖任行营先锋指挥使,领兵开辟通往大散关的道路,由于疲劳过度,十二月卒于青泥岭。张晖虽在乱世居高官,然清正廉洁,家无余财。《宋史》有张晖专传。

  梁 材

  梁材(1470-1540),字大用,大城县旺村人,著名政治家、经济家。明弘治进士,历任德清知县,刑部主事,嘉兴知府,浙江右参政、按察使,云南、贵州、广东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江西巡抚,刑部右侍郎。

  嘉靖七年十二月任户部尚书。时朝廷年收银30万两,支出却高达240万两,国库空虚,梁材毅然上书建言,经其开源节流才使国库充盈。嘉靖十年九月因母忧去职,十三年九月复职。十七年三月因忤皇帝被免职。第二年五月因其清廉勤政,又复职,并加封太子少保衔。同年秋兼管刑部事宜。世宗曾慨叹道:我朝的尚书如有像梁材的十二人,我就不忧虑天下了!嘉靖十九年六月,他又因为忤帝被罢职,十月,忧愤而卒。后来国库空虚,皇帝悔之不及,叹道:梁材在,就不会这样了!”谥号端肃。《明史》有专传。

  李 松

  李松(1525-1598),字子节,别号小峰,大城县东陈村人。明嘉靖四十一年中进士,初任浙江归安知县,爱惠百姓,深得民心,因严束权贵遭诬陷被贬为河南邓州判官。后因业绩突出复升山东滕县知县。后任工部虞衡司主事、兵部武选司主事、车驾司员外郎。明隆庆五年出任辽东兵备佥事。当时东部蒙古各部及女真族不断进犯,辽东兵力空虚,很不安宁。李松亲自察看地形,拓虹螺山为内地,凿山筑边墙,遥接山海关,连亘八十余里,边防牢固,民心遂安。其后任兵备参议、兵备副使、兵备参政、提刑按察使、右布政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地方赞理军务(简称巡抚)。

  据《明史》记载:李松在巡抚辽东期间,与辽东总兵李成梁共同作战配合默契,终日鞍马,屡挫敌兵,在辽东12年,与敌交战百十次,斩馘5080余级。万历十三年五月,李松因战功显赫,朝廷封他为通议大夫,授兵部左侍郎。

  刘汉儒

  刘汉儒(1585-1665),大城县北赵扶人。明天启二年进士,曾为信王朱由检的老师。天启七年朱由检即位,此时明朝政治腐败,军事衰弱,经济崩溃,江山满目疮痍,刘汉儒以御史身份辅佐朱由检。崇祯五年春,刘汉儒累官至四川巡抚。刘汉儒治川,颇有政绩,民心安定。崇祯七年二月,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四川夔州,并包围了太平县。刘汉儒一边督调石柱宣抚司秦良玉率兵增援,一边亲自押运粮草支援,遂解太平之围。他从川人秦良玉及乡勇战胜义军的事例受到启发,与巡按党崇雅给崇祯皇帝上了一道“以蜀人治蜀兵”的奏疏。疑心重又独断专行的崇祯皇帝听不进这个建议,还于崇祯十一年罢免了他的官职。

  清顺治元年五月,刘汉儒应召任清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他在这个职位上为朝廷建言献策,多被采纳。顺治三年,刘汉儒以身体多病为由辞职。著有诗文集。

  刘 楗

  刘楗(1617-1679),大城县北赵扶人。历任户部给事中、福建副考官、山西河东道副使、河南盐驿道参议、湖广提刑按察使、湖广省右布政使。

  康熙二年出任江西布政使。吴三桂叛乱,他措饷供兵,事办而民不扰。十四年授太常寺卿。十六年为大理寺卿。十七年为左副都御史。刘楗上疏道:自吴三桂叛乱后,军需纷繁,法纪松弛,腐败无人举劾。应加强吏治,安置百姓,平息盗贼。凡经保举的各官,如果贪赃枉法,一律严查,不能偏袒。康熙帝准奏并下达执行。同年六月,刘楗因病请假,皇帝诚恳地挽留他,并派太医为其治病。七月,又升他吏部右侍郎;十二月,晋为刑部尚书。十八年五月,刘楗病逝,赐以石像生等隆重的礼仪为他祭葬,谥号端敏。《清史稿》有传。

  李连英

  李连英,原名英泰。于道光二十八年十月十七日辰时(一八四八年十一月二日),出生在大城县一个普通农民兼做小手工的家庭里。

  李家的祖上也出过读书做官的人,李连英六世祖李应魁,字伯卿,号鹏所,万历戊子举人,王贡进士,官至青州兵部防海道、山东按察使等职。救封嘉议大夫,崇礼贤卿,在山东省名宦祠立有神牌。其九世祖李舒,字元弼,康熙戊午举人,敕接文林即内阁中书。

  李连英的幼年时期,家道已经中升,他基本上是在一个小康之家度过了幼年时代。有人说他讨过饭;卖过苦菜,贩运过皮硝,当过流氓,坐过监狱等等,均无史实根据。李连英一家,很迷信鬼神,每逢初一或十五,总要烧香摆供,跪在地上求助神灵保佑。逢年过节,更是要烧香磕头,从不间断。

  李氏家族,自迁居大城以来,历经四百多年的风云变幻,到了咸丰年间,已发展成五六十户人家。由于灾荒,战争等种种原因,家族中开始产生矛盾和出现分化,并出现了激烈的竞争。这时的李氏家族,已分成四支门派,李连英家属第四门派后人。经过这次分化以后,有的在竞争中胜利了,便趁机发财,置买房屋、土地;有的在竞争中失败了,则变卖家产变得一贫如洗,贫富之间,有了很大的差别。有些人家因入不敷出,寅食卯粮难以糊口,只好迁徙外地,谋求新的生路。李连英之父李玉,本来就有些积蓄,再加上北京又不断给以支持,便趁着族人乡民离家背井,逃难他乡,变卖房屋土地之机,没过几年功夫,就买了六七十亩土地,拴了一挂大车,盖了十几间瓦房。

  李连英在祖母的熏陶下,幼小的心灵里,把一个个传奇式的人物,都当成了自己效法的楷模,深深打上了做官发财得势的烙印。他入宫不久,祖母便病故了,李连英到了晚年还常常提起祖母对他的教育和影响。到了光绪十一年,李连英回籍迁移祖坟时,还专门给祖母立了碑,记述了他在幼年时期,祖母对他的教诲之情。

  李连英一生,只在故乡呆过八年稍多一点时间,度过了襁褓和幼年时期,童年生活刚刚开始,便去北京净身入宫。他祖母死于同治二年,到了同治三年十二月他的祖父又因病去世,他的父亲便于同治四年一月迁居北京,继承父亲留下的遗产和经营父亲留下来的生意。到了同治六年春天,他的母亲也迁居北京,住在洒醋局胡同。家乡的产业,均由李连英的叔祖李万升主持掌管。因其叔祖无子,又无侄子承嗣,待到李连英的四弟升泰十五六岁时,均由北京回原籍,为其叔祖李万升承嗣。李连英发迹以后,始建庄园,李升泰使成了庄园的主人,并沿袭了“永德堂”掌号,因李连英六弟安泰早亡,便以升素三子福奎承嗣。李连英自己也过继了四个儿子。后均获官职,并在北京建有外宅十几处之多。还在前门外廊坊头条开设了古玩店一座,在地安门外烟袋斜街开设“鑫园”澡堂一处。李连英的父亲死于光绪四年,北京的买卖财产逐由其大哥偕同三弟、五弟共同管理。后来被人们称为“北京四大家族”。李升泰还在故里资助同乡,在白洋桥村开了四义局粮行、广德栈杂货铺。当时曾有民谣流传:“财神爷、摇钱树,不如当差的迈一步。”李连英死后不久,清朝即亡,其侄孙等官职皆失,从此家道一落千丈,不到二三十年的功夫,所有财产,大部分被变卖耗尽。

  李连英在宫中的几十年,使尽阿臾奉承、随机应变、乖巧灵俐之能事,深得慈禧太后宠爱,援二品顶戴花翎,身居高位,权倾数年,网罗同党,诈取钱财,腰缠万贯,这一切均有专著而叙。

  张作霖

  张作霖(1875-1928),字雨亭,祖籍大城县冯庄,其高祖父辈携家眷迁到辽宁海城谋生。

  张作霖曾任清军管带、洮南镇守使。1912年后,任第27师中将师长、奉天督军兼省长、东三省巡阅使,成为奉系军阀首领。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取胜,幕后控制北洋政府。1926年4月击败冯玉祥军队后,直接控制北洋政府。11月,张作霖在天津被孙传芳等军阀推为安国军总司令。1927年6月16日,在北京又被孙传芳等军阀拥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在皇姑屯京奉铁路与南满铁路交界处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死。其长子张学良遂就任东北保安司令,继续统领东北地方。同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实现中华民国形式上的统一。

  张绍曾

  张绍曾(1879-1928),字敬舆,大城县张思河人,著名政治家。清光绪二十四年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加入反清同盟会。宣统三年春,任陆军第二十镇统制官。同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他在滦州发动了“滦州兵谏”,震动清廷,有力地支援了武昌起义。民国初,张绍曾任绥远将军,平息了叛军分裂祖国的活动。1916年任陆军训练总监。1921年曾召集庐山会议,倡导和平。1922年授山西省长,旋改授陆军部总长。

  1923年1月4日,张绍曾授命组织国务院内阁,任总理兼陆军总长。上任后首先通电全国倡导和平统一,永消战祸。主张迎接孙中山入京协商南北统一。其主张得到举国响应,却受到曹锟、吴佩孚等军阀的阻挠,任期不足半年不得不宣布辞职。隐居天津后,他在寓所设秘密电台,为北伐军冯玉祥部提供情报和消息,引起执政军阀的怀恨,被人暗杀。

  商 震

  商震(1888-1978),字启予,大城县苦水坞人,自1914年投身军旅,历任营、团、旅、师长。1927年4月任北方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1928年6月任河北省政府主席。1929年春任山西省政府主席。1931年7月率部脱离了阎锡山控制。1935年4月授二级上将衔,同年6月复任河北省政府主席。1935年12月任河南省政府主席。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参军长、中国驻美军事代表团团长、中国驻日本代表团团长。1949年3月,因不满蒋介石政府而辞职,留居日本。1974年和1975年国庆节期间回国参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78年5月15日病逝于日本东京,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邓哲熙

  邓哲熙(1894-1981),字仲芝,大城县西白洋人。1918年任冯玉祥部少尉书记官。1921年,冯玉祥任陕西督军,邓哲熙为督军署军法科长,深得冯器重。其后一直伴随冯玉祥,长期担任西北军总军法处处长职务。1927年6月任河南省高等法院院长。同年冬,改任河南省民政厅厅长,代理河南省政府主席。

  1936年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河北省高等法院院长。抗战胜利后,邓哲熙秉公办案、严惩汉奸,依法处决了大汉奸陈济棠、齐燮元、殷汝耕、金壁辉等。北平解放前夕,他以民革身份秘密联络民主人士,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邓哲熙走上了革命道路,任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民革北京市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张学良

  张学良(1901-2001),人称少帅,祖籍大城县冯庄,奉系军阀张作霖长子。因其父为他选择了职业军人的道路,1928年6月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同年底,张学良毅然在东北易帜,任东北边防军司令。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因助蒋被委任国民政府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他引咎辞职。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号召下,他与杨虎城在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西安事变”,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创造了条件。但他个人却遭到蒋介石达半个世纪之久的软禁。1993年移居美国夏威夷。周恩来称赞他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张学良不仅爱国,也热爱家乡。在其百岁高龄有记者问及他故乡时,他郑重地说道:“我们是河北大(dài)城人。”乡音不改,可鉴他对祖籍故乡的殷殷情怀。

  孙 毅

  孙毅(1904-2003),原名孙俊明,大城县北关人,军事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31年12月参加红军,曾任红军师参谋长、军团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115师343旅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冀中军区参谋长、抗大二分校校长。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冀中军区司令员、河北省军区司令员。1950年11月后曾任华北军区军校校长、华北军区副参谋长、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外训练部副部长、军事出版部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部顾问。1955年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授中将衔。

  孙毅关心青少年成长,从1956年到其逝世前,经常到部队、工厂和学校作报告,向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被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授予全党全军的优秀党员,受到党和国家四代领导人的好评和接见。生前被誉为“活着的雷锋”。

  孙 勇

  孙勇,男,1926年生,大城县北良村人,曾任中央警卫局常务副局长,中将。

  孙勇1938年参加八路军一二九师。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智勇双全,1947年受党中央委派,被选为毛泽东主席警卫员,后任警卫卫士长。孙勇跟随毛主席17年,他大智大勇,一次,毛泽东主席要去武汉段长江游泳,先去的同志回来说江水湍急不能游。毛泽东又派孙勇去查看,孙勇回来报告说可以游。毛泽东便问他是怎么知道的。孙勇如实禀报:我下去游了一圈。毛泽东称赞道:“孙勇是个好同志,要想知道梨子滋味,只有亲口尝一尝。”毛泽东还将自己穿过的三件国庆节才穿的军衣分送给贴身的卫士,其中就有孙勇,后来,孙勇将此衣服捐赠给军事博物馆作为永久纪念。1964年,孙勇负责邓小平同志警卫工作,因不昧良心说话,“文革”中也遭到林彪、江青反党集团的迫害。“文革”后,孙勇任中央警备局副局长兼中央警卫团团长。1988年9月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

  申 健

  申健(1915-1992),大城县王王文人。1937年夏,考取北平师范大学,参与组织西北联大战地服务团,任副团长。1938年受党指派,打入驻西安的国民党胡宗南部,任西安市三青团书记,为党中央传送了大量情报,是民主革命时期我党隐蔽战线的“后三杰”之一。

  1950年4月,申健任驻印度大使馆临时代办。1955年5月后,任外交部美澳司司长等职。1960年12月,任驻古巴大使。1964年12月,任中共中央联络部美国研究所所长。1973年8月至1977年5月,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主管对外业务,积极推动我党同其他国家政党之间关系的发展。在“文革”期间,他坚持党的对外工作路线和政策,勤恳工作。申健还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80年2月,再次任驻印度特命全权大使。

  郭 力

  郭力(1916-1976),大城县大高庄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中军区教导员、除奸科长、兵工处书记、华北企业部大厂厂长、中央重工业部翻译室主任、汽车工业筹备组主任等职。1952年4月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厂长。他向中央提出让贤,自己甘做副手。中央考虑了请求,改任他为副厂长兼总工程师。这种以革命事业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至今仍传为佳话。1959年再次任一汽厂长。1964年8月任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经理。1965年1月任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兼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经理。

  1996年,在郭力逝世20周年之际,一汽集团出版了纪念文集。时任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题写书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作序,国家机械部部长于光远等同志撰写纪念文章,足见郭力对我国汽车工业的杰出贡献。